[b]“[/size][/b][b]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ize][/b]
(JTG F30-2003)”有关问题的解释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施工规范)(JTG F30-2003)”于2003年7月1日起实施。陆续收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来信和电话,咨询在规范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下面编者将工程中调研得到的情况、大家反映较多的问题作一简要解释: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用水泥的抗压强度要求 本施工规范第3章第6页表3.1.1各交通等级路面水泥各龄期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中,要求特重交通28d抗折强度7.5MPa时,对应水泥28d抗压强度57.5MPa。其目的是要求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所用水泥实现抗折、抗压强度双指标控制,因此在本规范中对水泥的抗折、抗压强度均作了规定。这项规定来源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国标中的抗折、抗压强度对应值,但目前水泥厂并不生产57.5MPa强度等级的水泥,要么是52.5Mpa,要么是62.5MPa。后者相当于老规范725号水泥,一般水泥厂均生产不出这样高标号的水泥。实质上,路面在设计、施工、质检中无需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水泥抗压强度等级仅在购买水泥时需要。所以,水泥的抗折强度在新设计和施工规范中是“应”符合规范要求,而水泥抗压强度为“宜”符合规范的要求。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水泥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相比是第二位的指标,只要实测抗折强度满足要求,则不必苛求抗压强度必须满足要求。实测表明,水泥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与水泥国标不对等的情况经常出现,有的厂家生产的32.5级水泥可达到高速公路7.5MPa的抗折强度要求,但从抗磨耐久性来看,有些欠缺。确切地说,只要42.5级的水泥实测抗折强度达到7.5MPa的要求,且路用性能符合表3.1.2的规定,即可放心使用。二、配合比设计计算中的问题 在施工规范第4章4.1.2条第1款按可靠度理论28d配制弯拉强度均值计算公式4.1.2中,大家咨询较多是三个问题:1、
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s在无资料情况下的取值 按可靠度理论计算28d配制弯拉强度均值时,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s未给出无资料情况下的取值,目的是希望各施工和建设单位积累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的资料和统计数据。 根据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室内标准小梁试件弯拉强度的大量统计结果,s值一般在6%—10%之间。确无数据时,可在此范围内选用。2、
表4.1.2-1小样本数保证率系数t数值过大 施工规范表4.1.2-1小样本数3组时,保证率系数t数值过大,经过公式(4.1.2)计算,28d配制弯拉强度计算结果配制困难。由于试验时,试件的离散性较大,经与设计规范编者反复斟酌商定,不使用样本组数为3的一列数据,建议试验时制备6组试件,即使用6组的保证率系数,以防止出现28d配制弯拉强度均值计算结果过大的问题。3、
经配合比计算,路面混凝土水泥用量偏大问题 本施工规范的水泥用量不仅要满足弯拉强度的要求,同时满足耐久性的规定。实质上,本施工规范在配合比设计中耐久性是控制配合比的重要参数,由耐久性指标计算得出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和最大用水量。本规范通过耐久性控制配合比设计来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防止过快断板、抵抗偶尔超载等苛刻运营要求,实现在施工规范中贯彻弯拉强度“更强”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程中,经常会遇到用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制备的试件弯拉强度大于设计值。满足弯拉强度只是满足了本规范的一项技术指标要求,而不能保证平整度、砂浆包裹层、表面抗滑构造、抗冻耐磨、抵抗超载断板断角等全面技术要求。因此,多加的超过弯拉强度要求的水泥,即是为满足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要求。
三、施工规范中有关桥面铺装的相关设计要求 在编写本施工规范(JTG F30-2003)时,考虑到滑模摊铺机械或三辊轴机组连续铺装桥面的要求,将钢筋混凝土桥面和双钢混凝土桥面的设计与施工均编制在其中。在目前无法准确计算桥面多种应力的条件下,本规范的桥面铺装内容以大量的工程经验为主,应力分析为辅。例如,施工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设计厚度至少应为90mm,同时提出了极限最小控制厚度不小于70mm,双指标控制厚度;桥面铺装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主梁混凝土或不小于C40,钢筋混凝土与双钢混凝土桥面的钢筋网最好为两层,下层钢筋网应与主梁翼缘板混凝土相锚固,且横向配筋不少于纵向;上层钢筋网细密布置,以防裂为主,并且上下层钢筋网必须牢固连接。钢筋与双钢混凝土桥面的施工不宜分层铺装,应整体一层一次铺装。不宜使用有损于抗压强度的防水混凝土,而需使用掺(高效)减水剂的既保证抗压强度又防水的较高强度桥面混凝土。四、关于规范执行问题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滑模摊铺、轨道摊铺、碾压施工、三辊轴机组等均已取得实质性进步,且已经在我国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由于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与验收规范(GBJ97-87)”仅规定了小型机具的施工,已不适应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装备、工艺及技术水平的要求,因此交通部1999年下达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编制任务。历时三年,《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于2003年正式发布实施。 本施工规范是在新施工技术推广的基础上,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的经验总结,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为了推进技术进步,希望在适宜的路基条件下,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结构:全缩缝插传力杆的混凝土路面、(连续)钢筋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按公路等级选用相应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有问题的,请及时与本规范的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联系。电话:010-62079687,email:z.fu@rioh.cn[/color],以便在下次规范修订时参考。[/size]
[size=3]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傅智[font=Calibri][/fo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