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随着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砼组成材料由普通砼的水泥、砂、石、水四种发展为5~7种组成材料,使影响砼强度及工作性等的因素变得更复杂,这就为砼配合比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要求.配合比的确定,关键是要保证砼满足施工、强度、耐久性、经济性四方面要求.在现行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中,高强砼配合比确定方法基本上还采用普通砼的确定方法.但在实践中,该方法已显不足.
[/size]1[/size][font=宋体] 现行的高强砼配合比确定方法[/size][/font]
[font=宋体] 高强砼配合比的确定现在基本是应用普通砼的确定方法.该方法是利用鲍罗公式及表格按强度及耐久性要求确定水灰比 ;按粘聚性要求确定砂率Sp;按流动性要求确定单位用水量W0;按经验确定外加剂掺量及掺合料用量;按以上确定参数计算初步配合比;然后进行试拌,按工作性好坏,对Sp、W0及外加剂等作适当调节;最后利用 ~f的线性关系进行强度调节确定配合比.这方法以其简单易行一直被人们所应用[2].
[/size][/font]2[/size][font=宋体] 在普通砼及高强砼中,用料及配合比关键参数对性能的影响的差别[1~3][/size][/font]
2.1[/size][font=宋体] 水灰比[/size][/font]
[/size][font=宋体] 1)在原材料一定的条件下,在普通砼中, 对强度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确定 时,除考虑耐久性外,主要由强度确定;而在高强砼中,除 外,骨料含量、砂率、单位用水量等对强度也影响较为显著.
2)在普通砼中,灰水比 与砼强度f的关系为线性关系,在进行砼试配时,正是利用了此关系进行强度调整;而在高强砼中,当 较小时, ~f的线性关系反常.
2.2[b] 砂率Sp的影响[/b]
在普通砼中,Sp对强度影响很少,对粘聚性影响十分显著,随着Sp增大,粘聚性变好.因此,在确定砼配合比时,没有考虑Sp对强度的影响,只是按施工操作要求的粘聚性确定Sp.在高强砼中,Sp对砼强度影响较大,试验表明,Sp减少,强度增加,Sp每减少1%,强度约增加1%;而Sp对粘聚性影响较小,原因是高强砼的 较小,水泥用量大,且掺入大量的掺合料.本身粘聚性很好.
2.3[b] 骨料含量的影响[/b]
骨料含量对普通砼强度影响很小,而对高强砼影响较为显著,影响程度仅次于 .试验表明, 每减少0.01,强度增加3.5%~5%, 愈小,强度增长率越大.而 对强度的影响程度为 每减0.02,强度增加6.5%~9%.
2.4[b] 单位用水量W0影响[/b]
普通砼中,当流动性一定时,用水量基本恒定,且当 一定时,用水量W0对强度影响甚少,因此,需水量主要按施工要求流动性确定;而在高强砼中,用水量的大小对强度影响较为显著,当 一定时,W0愈少,强度愈高.试验表明,其影响程度与骨料含量对强度影响一致,当每m3砼减少5 kg水时,强度增加3.5%~5%.但是,W0受到外加剂的种类及掺量、混合料的种类及掺量、坍落度损失要求制约.
2.5[b] 外加剂的种类及用量的影响[/b]
在高性能砼中,一般都加有外加剂.常加的有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减水剂主要用来提高砼流动性,其掺量的大小与减水剂种类、投放时间、水灰比、水泥与骨料种类、数量及环境温度等因素有关,很难予先确定准确的掺量.太小,减水效果不显著;太多,超过减水剂饱和点,不但流动性不再增加,砼还会产生离析,影响砼质量,同时还增加成本.缓凝剂也有类似情况,掺量适中,有利于减少坍落度损失,保证砼的泵送性能;掺量太小,作用不大;太多,凝结时间过长,影响后续施工操作,同时会使砼长时间疏松不硬,强度严重下降.
此外,水泥品种,掺合料的种类及掺量、骨料品种等对砼强度及工作性都有一定的影响.
[/size][/font]3[/size][font=宋体] 普通砼配合比确定方法在高强砼中应用已显不足[/size][/font]
[font=宋体] 从以上论述可见,由于材料品种繁多,性能各异,配合比中各参数对砼性能影响复杂.因此,高强砼中的各材料用量及各参数的取值很难象普通砼一样,予先确定一个具体值.因此,普通砼配合比确定方法在高强砼中应用已显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只考虑 对强度的影响,忽略其它参数或材料品种对强度的影响,得出的配比不经济.试验表明,同时考虑 、Sp、W0及骨料含量对强度的影响进行配制砼,可显著提高砼强度及节约水泥,节约水泥12%~20%.;
2)利用 ~f的线性关系进行强度调整,当 较小时,得出的配比不准确;
3)较难把砼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及经济性统一起来.在配合比设计时,虽然其也考虑这些内容,但它是孤立地考虑的,因而得出的配比不够合理;
4)未有考虑各材料的特性及各材料之间的相互影响;
5)较难适应多项要求的砼.如若同时要求砼满足强度、抗渗标号、坍落度、坍落度损失值、弹性模量及成本等目标,这种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
[/size][/font]4[/size][font=宋体] 应用“正交—综合评定法”确定高强砼配合比[/size][/font]
4.1[/size][font=宋体] 正交—综合评定法:[/size][/font]该方法是利用正交试验的原理按排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找出满足各项工程要求的最佳配合比的方法.步骤及方法见4.3实例.
4.2[b] 正交—综合评定法优点:[/b]
1) 在各材料及参数对砼性能的影响还不太清楚的情况下,它能很好地处理各材料、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它通过科学安排试验,利用其“整齐可比性”及“均衡搭配性”,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可得到优化的配合比.
2) 它能把砼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及经济性统一;适应多目标要求的砼;所得的配比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 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可弄清各材料,各参数对砼强度、耐久性、工作性及经济性的影响趋势及其影响的主次关系,为施工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提供依据.
4.3[b] 实 例:[/b]
某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55,C60,采用泵送施工,坍落度要求150~180 mm.材料采用
p.o 525水泥,Dm=20 mm碎石,中河砂,FDN高效减水剂掺量为0.5%~1.1%,缓凝剂为糖蜜,掺量为
0.1%~0.3%.
1) 明确试验解决问题及考核指标
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满足施工要求,强度要求、耐久性要求及经济性要求的配合比.
考核指标:C55砼强度≥65 MPa,C60砼强度≥69 MPa,入泵坍落度S=150~180 mm,30 min后坍落度≥120 mm,成本愈低愈好.
2) 挑因素,选水平.选择的因素及因素水平如表1:[/size]
表1 试验因素水平表[/size]
[/size]
水平[/size]
A([/size]水泥用量)
(kg/m3)[/size]
B([/size]单位用水量)
(kg/m3)[/size]
C([/size]砂 率)
(%)[/size]
D([/size]缓凝剂)
(%)[/size]
1[/size]
480[/size]
170[/size]
42[/size]
0[/size]
2[/size]
510[/size]
163[/size]
38[/size]
0.2[/size]
3[/size]
540[/size]
156[/size]
34[/size]
0.3[/size]
[/size]
3)[/size]选择正交表:由于有4个因素,3种水平,故选择L9(34)正交表.
4) 试验安排:根据已选定的因素、因素水平及正交表,试验安排如表2. [/size]
表2 试验方案及结果表[/size]
[/size]
试验号[/size]
因素[/size]
试验结果[/size]
A[/size]
B[/size]
C[/size]
D[/size]
FDN
(%)[/size]
S
(mm)[/size]
△S
(mm)[/size]
f
(MPa)[/size]
成本W
(元/m3)[/size]
综合
评分[/size]
名次[/size]
1[/size]
480[/size]
170[/size]
42[/size]
0[/size]
0.55[/size]
180[/size]
45[/size]
58.4[/size]
326.2[/size]
0[/size]
/[/size]
2[/size]
510[/size]
163[/size]
42[/size]
0.2[/size]
0.75[/size]
180[/size]
50[/size]
63.5[/size]
355.5[/size]
15[/size]
6[/size]
3[/size]
540[/size]
156[/size]
42[/size]
0.3[/size]
1.05[/size]
170[/size]
55[/size]
73.6[/size]
390.6[/size]
18[/size]
5[/size]
4[/size]
480[/size]
163[/size]
38[/size]
0.3[/size]
0.60[/size]
180[/size]
45[/size]
65.8[/size]
334.4[/size]
27[/size]
1[/size]
5[/size]
510[/size]
156[/size]
38[/size]
0[/size]
0.80[/size]
180[/size]
75[/size]
74.3[/size]
355.9[/size]
0[/size]
/[/size]
6[/size]
540[/size]
170[/size]
38[/size]
0.2[/size]
0.70[/size]
170[/size]
50[/size]
68.2[/size]
368.0[/size]
18[/size]
4[/size]
7[/size]
480[/size]
156[/size]
34[/size]
0.2[/size]
0.70[/size]
180[/size]
60[/size]
70.5[/size]
339.1[/size]
27[/size]
2[/size]
8[/size]
510[/size]
170[/size]
34[/size]
0.3[/size]
0.55[/size]
175[/size]
40[/size]
66.8[/size]
346.8[/size]
24[/size]
3[/size]
9[/size]
540[/size]
163[/size]
34[/size]
0[/size]
0.70[/size]
175[/size]
80[/size]
78.0[/size]
365.6[/size]
0[/size]
/[/size]
[/size]
备注:FDN—高效减水剂;S—坍落度;△S—坍落度损失值;f—抗压强度;W—成本价.[/size]
[font=宋体] 5)试拌:按试验安排中各试验号的参数计算试拌用料.试拌时,高效减水剂用量以使流动性S=150~180 mm确定.并把试验结果填于表2.
6) 试验结果分析
① 确定各因素对砼性能影响趋势及主次
各因素、因素水平对砼强度、坍落度损失值、成本影响如表3.表3数据是表2同一因素同一水平结果的平均值.通过对极差进行分析,可得出各因素对以上结果影响的主次,极差愈大,影响愈大.各因素对砼强度影响趋势大小为A>B>C>D,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大小对强度都有较大的影响;对坍落度损失值影响趋势大小为:D>B>A、C.缓凝剂掺量及用水量影响较显著;对成本的影响趋势大小为A>B>C>D,影响最大的为水泥用量.以上分析有利于施工管理,质量管理及成本管理.[/size][/font]
表3 极差分析[/size]
[/size]
因素[/size]
强度/MPa[/size]
坍落度损失值/mm[/size]
成本/元.m-3[/size]
1[/size]
2[/size]
3[/size]
极差[/size]
Δ 1[/size]
Δ 2[/size]
Δ 3[/size]
极差[/size]
1[/size]
2[/size]
3[/size]
极差[/size]
A[/size]
64.9[/size]
68.2[/size]
73.3[/size]
8.37[/size]
52[/size]
55[/size]
62[/size]
10[/size]
331.6[/size]
352.7[/size]
374.7[/size]
43.1[/size]
B[/size]
64.5[/size]
69.1[/size]
72.8[/size]
8.3[/size]
45[/size]
60[/size]
63[/size]
18[/size]
347[/size]
351.8[/size]
360.2[/size]
13.2[/size]
C[/size]
65.2[/size]
69.4[/size]
71.7[/size]
6.6[/size]
50[/size]
58[/size]
60[/size]
10[/size]
357.4[/size]
352.8[/size]
348.8[/size]
8.6[/size]
D[/size]
70.2[/size]
67.4[/size]
68.7[/size]
2.8[/size]
67[/size]
53[/size]
48[/size]
19[/size]
349.2[/size]
352.5[/size]
357.5[/size]
8.1[/size]
[/size]
[font=宋体] ② 确定最佳配合比
直观法:在目标数较少或较易判别优劣时可用此法.如本试验,以满足工作性要求,强度要求的条件下,成本低的为优.所以C55,C60配比分别可定为4#,7#试验结果.
综合评分法:当目标数较多或较难用直观法判别优劣时使用.步骤如下:第一,按各目标重要性程序不同,分别确定分值系数ki.如本试验,确定配比的原则为:在满足施工、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尽量节约材料,因此,强度,坍落度损失值、成本的分值系数ki分别取2,1,3.第二:评定各试验各目标得分:首先确定基本得分ai,再求该目标得分ki.ai.评定基本得分的方法为:若目标值不符合设计要求得0分;其余按优劣排列,分别得分为n,n-1…1.也可用跳跃式评分,以便把优劣拉开得分距离.第三:求各试验综合得分:把各试验各目标值得分相加.如7#试验,坍落度损失值、强度、成本的基本得分ai分别为3、5、6.目标值得分为:ai .ki=3×1,5×2,6×3,综合评分为31分.第四步:确定最佳配比:综合得分高为优.然后按综合分高低排名次,当综合分相同时,以最重要目标为优者为优.本试验排次见表二、由表二得C55,C66配比分别为4#及7#试验结果.
[/size][/font]5[/size][font=宋体] 结束语[/size][/font]
[font=宋体] 从以上论述可见,用正交综合评分法确定高强砼配合比,可避免试验的盲目性.它特别适合多目标要求的砼,能使砼满足工程各项要求,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size][/font]
([/size]责任编辑 张晓云)■[/size]
作者简介:卢进亮(1962-),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
作者单位:卢进亮(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size]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