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黄河航运
陕西省铜川市 李 婷
其实,被尊为“四渎之宗”、“百泉之首”,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黄河,在陕西省有它最大的支流渭河,并流经延安市、榆林市和渭南市的省界处。且在壶口由于形成了雄伟壮观,有排山倒海之势的“壶口瀑布”。
黄河北干流段是山西省与内蒙古、山西省与陕西省之间的界河。其直接腹地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延安、渭南。由于此段地形十分复杂,沿河修路十分困难,致使南北交通成为“死角”地带。而黄河恰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区位穿越,利用黄河开辟的水上运输路线,既可避免在千沟万壑上开山、架桥,又不需要占用耕地和迁移人口,不失为一条花钱少、见效快的发展交通的较好途径。
黄河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以河、渭和鸿沟水系为主,形成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水运网络。至今最早关于黄河中游航运的记载是春秋时期发生于黄河小北干流段的“泛舟之役”,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远距离大规模的水上运输。当时,遭遇饥荒的晋国向秦国“借粮”,秦国派了大量的船只运载了万斛粮食,由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南)出发,沿渭水,自西向东五百里水路押运粮食,随后换成车运,横渡黄河以后再改山西汾河漕运北上,直达晋都绛城。运粮的白帆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首尾相连,络绎不绝,那时怎样一幅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的航运场景!
“泛舟之役”,使我国古代人民充分认识了水上运输的优越性。由于水路运输成本低廉、装载量大、节省人力,所以在秦汉特别是隋唐以后,其重要性逐渐超过陆路,成为古人主要的交通方式,尤其是长途运输,几乎全靠水路。[color=black][/color]
隋唐五代和两宋,黄河晋陕峡谷的水运很发达,黄河槽运进入到鼎盛时期,曾对内蒙古和中原、陕西和山西等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黄河晋陕峡谷最大的水运障碍是壶口瀑布,通过壶口瀑布的方法是“旱地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可能是水上运输通过壶口瀑布的最佳选择,从而使吉县东龙王迪成为该段黄河重要的水陆码头和商业较为繁荣的集镇之一,正常年景路经东龙王迪码头的船只达4000—5000只,在沿河地县形成南北纵穿的水路航行路线。
到元、明、清三代,黄河济运和借黄行运为主要形式,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京、津, 黄河槽运发展达到顶峰。那时,黄河航运可以说是,南来北往,络绎不绝,形成一幅繁华热闹、船来舟往、人声鼎沸的繁荣局面。[/font]
而到北宋以后,经黄河三门峡漕运的规模就比以前小多了,清乾隆以后黄河漕运逐渐终止。黄河三门峡漕运的变化与黄河含沙量密切相关,由于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使水路交通通往困难。 [/font]
[font=宋体]晚清和民国时期,由于黄河改道和铁路运输的发展,再加上军阀混战,使黄河航运趋于衰败。时光荏苒,如今随着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业的发展。虽然如今黄河航运仍然发展着,但航运在交通史上特别是大型运输上曾起到了重要作用已基本成为历史。但古老的黄河航运无疑在陕西乃至全国的航运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将铭刻在历史和时光的巨轮上,经久不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