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秋天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中秋节,又见皓月当空照,思念家人,也怀念老家的秋天。
[/font][font=宋体]
我的老家在鄂陕交界处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前有条大河,依稀记得,老家的秋天似乎要比城里来的更早一些,农历七月半过后,山里的人民就陆续开始了收割稻子,种植萝卜、白菜,采摘花生、核桃之类的山果,山里的秋天是在庄家人收获的笑脸中开始的。[/font]
[font=宋体]
我的童年是在老家度过的,童年的那些快乐时光现在回想起来似乎都发生在秋天!记忆中,老家的秋天,天高云淡,清澈深远,阳光明媚而柔和;秋风渐起时,落叶开始从枝头飞扬,轻落在身上,令人身心皆醉;秋日雨天极少,即使偶尔秋雨敲窗,也觉声声悦耳。儿时的我们,雀跃在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蓝天下,嬉戏在一座座小山似的稻草垛儿上;妈妈晒在架上的那香甜可口的红薯干总会让我们垂涎三尺;那高悬枝头红彤彤的柿子一次次引诱着我们、而我们总是“铤而走险”爬上高高的枝桠,然后引来的是妈妈的一声声责骂,而在一次次的责骂声中我们的小脸还是被柿子汁涂抹成了“小花猫”,而那满怀的欢欣和喜悦就会情不自禁地在脸上恣意绽放。田野里,不时飘荡着庄稼人嘹亮的歌声;山坡上,红叶迎风飘舞,如彩蝶翩翩;而那漫山遍地的枯枝落叶,虽然令我们感到萧瑟,同时又带给我们莫大的慰藉,因为这正是秋天赐给我们最温暖的火源。
[/font][font=Tahoma]
在老家,中秋节,应该算是整个秋天最为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乡亲们会放下手中忙碌的农活,买来月饼,做一桌丰盛的饭菜,以慰劳家人。那时候,我们能吃到的月饼,是那种里边含着硬邦邦的糖馅、外边用面灰包着、并洒有一层薄薄芝麻粒在上的麻月饼,大约几角钱一个,可现在吃着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一个的月饼,却怎么也找不回儿时吃月饼的香甜味儿。那时,每到中秋节前,在县城工作的爸爸便会从城里买回一些这样的月饼,送给奶奶一些,有时也送给邻里堂兄妹们一些,在那个年代,乡里的娃能吃上这样的月饼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每次兄妹们看到爸爸给的“礼物’时那快乐的表情简直无以言表。现在每每回想起那场景都都会让人忍俊不禁。中秋节的晚上,老家的堂屋前总会聚上好多人,大人们谈天说地,孩子们则在明亮的月光下嬉闹个不停。遥望着天边的明月,偶尔也会听到奶奶讲起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当时的我们怎会知道?多年后我的家乡正式被国家列为七夕故里,而我家门前的那条被称之为天河的河流也便从此名扬海内外了。
[/font][font=Tahoma]
老家的秋天,最忙碌的要算是忙着收割庄稼的乡亲们了,由于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家里的农活自然就落在了妈妈的身上,而小小的我在那是成为了妈妈最得力的助手,放学后或星期天,我也能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帮妈妈挖红薯、上山下河拾柴都有我的份儿。我记得最清晰也是当时做得最多的,便是与红薯相关的一系列事务。红薯是当时农村的重要口粮,秋天挖红薯,先得把红薯藤割尽。经过好几个月的日晒雨淋,这个时候的红薯藤,大都长成一丈至两丈长,藤与藤互相交叉缠绕,难解难分,需要费很大的劲儿才能将其拔开。将薯藤割尽后,妈妈在前边挖着,我便将薯上的泥土去掉,装进箩筐或背篓里。还记得每当挖到特大的红薯,妈妈都会大声的喊我去看,继而脸上就会露出满足的笑容。等红薯背回家晾干后,一部分小的被妈妈煮熟后晒成了红薯干,还有一部分又大又滑的被妈妈窖在了地里,这是要留到过年给我们包红薯馍用的。现在过年了满桌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可是我却分外怀念那香甜的红薯馍。
[/font][font=Tahoma]
老家的秋天,没有街边那高大的梧桐,遮天蔽日,也没有城市游园那四季常青的绿树,更没有五龙、龙潭般温婉秀丽的山水可以去欣赏。可在我的心里,那才是真正的最美的秋天。在那儿我有我最快乐的童年、有我最朴实的乡亲、有我最纯真的梦想与希望!
[/font][font=Tahoma]
老家的秋天,就这么深深地烙在了心里,走的越远,越清晰。[/font]
[font=宋体]
[font=Times New Roman][/fo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