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
李 婷
[font=楷体_GB2312] 读东篱的文字,在我不是第一次了。几年前的寒冬,大雪飘飞的时节,她在铜川市最繁华的文化宫门口签名售卖她的第一本书《婚后不言爱》,那寒雪中执笔从容签名的身影永远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font][font=楷体_GB2312] 《生父》是东篱的第三部小说了。这是一部让人读起来声泪俱下的作品。它所写的是我们多年来生活于斯的陕西煤城铜川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和内容也尽是矿区的事情,许多的场景曾在我们或者那些童年的伙伴们的生活中一次次上演,因而读起来有种特别的亲切。[/font][font=楷体_GB2312] 《生父》的主线,是“我”的生父、矿工赵忠孝一生的经历。赵忠孝虽然只是一个矿工,但那完全是因为时代和生活所迫。在三年自然灾害中,他和大多数“河南蛋”一样,沿着铁路线逃难来到了的秦州城。他受过一定的教育,学过中医,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对生活的品味与追求。但因为他是地主的“狗崽子”,所以他只能远离家乡到了秦州这个刚刚开发了煤矿,需要大量矿工的地方。[/font][font=楷体_GB2312] 矿工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产物,在那个时代又有着独有的特点。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为人类挖掘着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的煤炭。但是,他们的处境是那样的恶劣:他们的安全没有保障,经常发生坍塌与死亡事故;他们的劳动条件十分恶劣和艰苦,疾病常常侵袭着他们的身体;他们拚命生孩子,子女很多但大都没有城市户口,在那个凭粮本供应口粮的时代,为了裹腹,他们开荒种田走几十里路买私粮,以稀薄的饭菜使一家人不致饿死。他们个个讲话带脏字,似乎只有说脏话才能让他们感到痛快淋漓,才能借以发泄心中的苦闷,身体的劳累。矿工的子女,他们常常因为争水、因为放尿桶没倒、为了柴火放的位置等等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吵架打架。但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也并不妨碍他们一天天地长大。[/font][color=#464646] “[/color]生父”赵忠孝一生追求爱,渴望爱,可是那是一个“贫不择妻、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冷不择衣”的时代,那个年代,贫乏的物质生活让人们把生存当做第一要务,把活下去做为奋斗的目标。在他利用十八天假期回老家相亲的最后一天,媒人把从集市上领回仅仅认识一天、见过一面的女子袁秀英领回了秦州城。这段婚姻没有多少感情基础,仅仅因为他需要成个家,便领回了“这个不好看又蠢笨的女子”。她不爱说话,他们之间没有起码的沟通与关怀,他对她是不满意的,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在一个“贫不择妻”的时代,他没有更多的选择,他只能无奈地和她生活在一起。[font=楷体_GB2312] 而“我”的生母霞的一生更加悲苦,让人同情。父母亲双双离世后,霞姊妹三个成了孤儿,投奔早先逃难出来的二叔又遭嫌弃。万般无奈之下,为了裹腹偷青玉米吃,被袁秀英抓住后让一群孩子看着,受到一群半大男孩的欺凌与侮辱,不堪其辱的她选择跳楼,结果头被砖头渣击中,腰椎断裂,腿也断了。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终于醒来时,却已是面目全非、遍体鳞伤,从头到脚,像一个棕子样被裹缠起来的纱布人。后经赵忠孝到处采药治疗,慢慢地恢复了。母亲一生三嫁,但却从未有过真正的幸福。困顿之中,那些婚姻只是为了有个落脚处,只是为了生活。而赵忠孝与母亲之间,是有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的。也因此,才有了“我”的存在。只可惜,在现实面前,这点可怜的感情已不堪一击了。[/font][color=#464646] “[/color]仓廪实,然后知礼节。”可是,在仓廪不实的时候,在食不果腹的严酷的生存面前,人格的尊严和人类的感情,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生父》可以说是一个悲剧,“生父”赵忠孝一生都在追求爱,憧憬爱。可是,在那个生活尚且无着的年代,那又是怎样的一种奢侈?他与袁秀英的婚姻从结合到最终,都并没有多少感情可言,有的,只是把生活过下去的一种本能。[font=楷体_GB2312] 《生父》塑造的人物众多,比如在孩子们眼里传奇式的人物 “拚命三郎”邓殿江。他以矿为家,这个上海人在矿上受了伤,一条腿,一只脚,五个脚趾都砸断了,但他自己拆掉石膏后又下井去了。井下出了冒顶他光扒人就扒了十几个。从东北来的写一首好文章、对井下危险来临前的蛛丝马迹异常敏感且经验丰富、屡屡救了赵忠孝和其他矿工、退休后给矿上帮忙处理死亡矿工的的肖甫光、学习成绩好却因父亲不肯供她读书早早嫁了人卖卫生纸的辣子、聪明好学后来在大学里教书的二红等等。这些人物一个个个性鲜明,人物特点突出,他们的经历和性格也同样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而《生父》关于这些人物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font][font=楷体_GB2312] 文学就是把现实的生活的种种用文字来指给人看。东篱的《生父》是对那个时代矿工生活最犀利最现实的描述与再现。所幸,随着他们所在的玉华山矿的破产,随着那个物质严重匮乏时代的结束,那个属于旧矿工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天的矿工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但一切远未结束,作品中的“我”因为自己的身世和际遇,性格扭曲,成为一个老姑娘,并极力阻止晚年双双丧偶的生父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好在,像姐姐二红一样的知识青年,把我们带入一个新时代,让我们感受到现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但那样的时代永不被遗忘。正如普希金的诗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又将会成为亲切的回忆”。那是一段永不会被遗忘的记忆。[/fo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