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风采>>一个关于公路的小故事
一个关于公路的小故事
日期:2022-09-15来源:作者:高彦龙

那是一个多云天,结束了一周的驻村工作,周末回家路上。小汽车飞快而平稳地驶过界石铺回县城的那段国道,同乘的乡干部望着眼前的公路路面,突然对我说:“你们修补的路就是不一样啊,汽车走到补过的疤时,基本是没有振感的。”听见这句话,我心生自豪,但又不免谦虚地说道:“路面修补嘛,方法都一样,就跟妇女做针线一样,同样的针和线,做出的活就是会有高低之分。”

我话虽说得简单,但这“针线活”要怎么做,要如何在大热天的公路上使出“绣花”真功夫,其中的辛苦,我是再清楚不过的。

在人们的印象中,汽车走过修补的路面,每到疤痕处,车总是会有很大振动。这是因为修补完的路面和原来的路面间始终是有一个较大的“台阶”存在,汽车驶过难免感觉颠簸。我前后参加过许多次公路段的油路修补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你会看到:切割师傅总是长时间弯着腰,仔仔细细地在病害路面切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坑槽,紧随其后的技术员会用上吹风机,细致地将切割边缘吹干净,再用胶带把坑槽边缘的路面认认真真全粘了,等到压路机压实补料后,这些胶带又被去掉......刚去路上开展工作的时候,对这些“绣花功夫”“重复工作”我也不是很理解,后来向老职工取了经,再加上亲眼看到那一个个整齐、干净、平整的修补坑槽,我才明白:粘上又取下的胶带在防止填料溢出和防止填料粘接路面上起了多大作用,而那无数个弯了腰又直起腰的橘色身影,又是在遵循怎样的技术要求。

记得去年我还在段上工作,春季油路修补的时候,兼任修补队长的是副段长,总会看着压路机碾压完的路面默默地摇着头。那时候我还半开玩笑地说她:“领导,这差强人意四个字就要写脸上了!”面对我的调侃,她只是摇头,并没有多说......今年6月,在国道312线上,段上又在开展油路修补工作,而那时的我已经去了三合乡驻村。周末加班途中,下乡驻村路上,好几次,我都碰到这些“橘色身影”。就是在一个平常的周末,出于“职业习惯”的我,站在路边看了几眼段上的油路修补。只看见隆隆的压路机缓慢经过,一会儿,操作师傅下了车,转眼就和不远处的一个橘色身影蹲在了一起,看似是在观察刚压实的路面......回想起来,就是从那时候起,我们回家、下乡的车子经过修补后的路面,振动便变得小了许多。

后来,在和领导的交流中我了解到:那天蹲在路旁的身影就是她,那时的他们是在计算补料压实前后的松铺厚度和压平所需要的碾压次数。经过观察,他们发现:只要把坑槽的深度、补料的松铺厚度、碾压次数这三者控制在科学有效的范围内,就能留出有效的行车碾压余量,余量越合理,补疤和路面的台阶也就会越低,甚至没有,路过汽车的振动也就会变得越小......这个想法在后来的工作中也确实得到了实现。

一段熟悉的公路、一句不经意的夸奖、一件平常的小事......这是关于公路人的小故事,也是令我骄傲的公路人岁岁年年都在坚持着的“大事”。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