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土高原的褶皱中,一条金色的纽带蜿蜒伸展,串联起静宁的山川河流、历史烟云与时代脉搏。这便是国道312线静宁段——一条从抗战烽火中走来,又在新时代焕发活力的“红途果香”之路。
烽火记忆:从抗战生命线到经济大动脉
80年前,它的前身“西兰公路”曾是一条浸染热血的生命线。炮火纷飞的年代,军车满载物资碾过六盘山的崎岖,弹痕刻进路基,驼铃与号角交织成抗战的壮歌。界石铺的星光下,***旧居的灯火照亮了长征的征途,也点燃了这条路的红色基因。如今,车轮飞驰的轰鸣早已替代了战火,但里程碑上仍回响着历史的跫音。那些深埋地下的弹壳,已化作滋养工业与农业的养分。
养路长歌:从铁锨砂石到智慧养护
国道312线的畅通,镌刻着一代代公路人的坚守。上世纪50年代,道班工人肩扛铁锨、手推板车,在砂石路上填补坑槽,风雪中佝偻的身影是路的脊梁;如今,机械化清扫车吞吐晨曦暮色,无人机盘旋扫描边坡隐患,智慧平台数据跳动如脉搏,养护站里电子屏取代了煤油灯。从土坯房到养护站,从人拉肩扛到科技赋能,变的是工具与速度,不变的是护路的初心。春扫落石、夏防汛淤、秋除枯枝、冬战冰雪,公路人用年轮般的耐心,将34公里路基打磨成民生动脉的光滑肌理。
产业脊梁:车轮上的繁荣密码
国道312线是静宁发展的“黄金通道”。沿线工业园区借路腾飞:冷链物流车日夜穿梭,将静宁苹果的甘甜送往全国;建材产业园机器轰鸣,新型材料沿公路网辐射西北;生态养殖场的牛羊“搭乘”货车奔向远方。公路两侧,6000亩苹果园随四季流转——春日花海如雪,秋日硕果压枝。静宁苹果年产值超10亿元,每一颗红富士的甜蜜,都沿着这条动脉“走南闯北”,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红色热土:追寻信仰的风景线
在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青砖墙上的弹孔与红旗雕塑遥相呼应。旅游大巴载着游客驶过平坦的公路,触摸“胜利指针”雕塑的温度,聆听讲解员讲述“白马救主”的传奇。这条路上,红色记忆与青山绿水交融:悬镜湖碧波荡漾,白鹭掠过水面;万亩梨园花开似雪,暗香浮动;葫芦河峡谷奇峰对峙,传说中伏羲女娲的足迹在此隐现。公路沿线的观景台、生态驿站,让“快旅慢游”成为现实——一脚油门穿越山河,一个转身邂逅乡愁。
生态画卷:路与自然的共生诗篇
曾经的采石荒山,如今披上11.65公顷的绿装;淤塞的葫芦河通过生态治理重现清流。静宁人用公路为画笔,在黄土高原上勾勒出绿色长廊:2000亩生态林苍翠如屏,柳树与杏树交织成彩带,反光标识在阳光下如星辰闪烁。夜幕降临时,路灯点亮蜿蜒的路,宛如一条跌落人间的银河,照亮乡村振兴的梦想。
结语
静宁境内的312国道,是一条有温度的路。它从历史深处奔来,载着烽火岁月的坚韧;它向未来延伸,托起苹果之乡的富足、红色热土的信仰与青山绿水的诗意。而这条路上最动人的风景,是公路人日复一日的长歌——他们以铁锨为笔、以机械为弦,在黄土高原上谱写着畅通的乐章。车轮滚滚,笛声悠长,这条“红途果香”之路,正以最美的姿态,邀世界共赴一场历史与未来的交响。(甘肃省平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静宁公路段 马艳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