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强国”战略指引下,公路养护行业正经历从传统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驱动型的深刻变革。作为遵义市唯一一家具备公路养护全资质全甲级(路面养护甲级、桥梁养护甲级、隧道养护甲级)的民营企业,贵州遵大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遵大”)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深耕养护,以“全周期养护、全要素管理、全区域服务、标准化作业、智能化升级、绿色化转型”为经营理念,以科技赋能激发新活力,以数智赋能探索新模式,通过“四新”技术集成创新与数智化平台深度应用,成功打造出山区公路智能养护的“遵大模式”,为西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公路养护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一、技术创新驱动:构建“四新”技术生态圈
贵州遵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投入、强化研发、加强交流、深化合作等方式组织技术攻关,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苦下功夫,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养护工艺和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养护管理效率不断提升。
(一)“四新”技术保障效率提升
与山西喜跃发道路建设养护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高远技术养护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招商交科重庆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内优秀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养护新质生产力提升。积极引进免加热复合式高强路面技术、生物基坑槽快速修复冷补料、彩色高分子稀浆混合料、高等级彩色和黑色乳化沥青、超固封层一体化智能施工装备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在满足自身业务需要的同时,通过组建公路养护超市(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推广公路养护“四新”材料和设备。目前,正在和山西喜跃发道路建设养护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遵义新蒲新区共同投资建设新材料示范基地。
(二)装备创新破解山区难题。结合贵州山区农村公路弯多路陡的实际,贵州遵大因地制宜改进技术,优化功能,不断研发养护装备,提高养护效率。目前,已申请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0项。自主研发的“山地蜘蛛人”手推式扫地机,经济、环保、小巧、实用,大幅提升山区公路日常养护效率。自主研发的以轮式挖掘机为平台装配的移动式多功能路侧养护设备,既能通过挖掘机液压泵带动圆盘锯刀片旋转修剪路侧绿植,更换50厘米宽的定制铲斗又能清理边沟。
“这种手推式扫地机是我们在养护实践中不断琢磨出来的,它是一种以人力驱动轮胎带动内部滚刷和前部两个边刷将垃圾清扫到集尘箱的半自动机器,与人工使用扫帚清扫相比更省时省力,劳动效率大幅度提升,与大型清扫车相比,更加灵活便捷,经济实惠。”贵州遵大桐梓项目部经理顾小强一边演示一边介绍道。
(三)产学融合突破人才瓶颈。贵州遵大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先后与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致力于在人才培养、课题研究、项目攻关等方面共同协作,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依靠高等院校解决技术研发问题,突破人才和技术瓶颈。以“学得好”才能“干得好”为目标,把养护业务知识、养护实践、养护研究相融合,把科研、教育培训贯穿于日常养护工作,形成以上率下、以点带面、以学促干的良好氛围,促进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推动公司内在实力不断提档升级。公司现有管理和技术人员130多人。其中职称方面有正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80人,经济师5人;执业资格方面有一级建造师3人,二级建造师39人,一级造价工程师2人;无人机培训师4人。
二、数智化转型: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
为进一步提高管护效率,贵州遵大委托北京数智交通协会成员单位定制养护管养信息化平台,利用云养护APP、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资源,不断优化完善,着力构建一体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公路智慧养护管理体系。
(一)建立公路综合数据库。以公路现行基础类、设计类、养护类等标准、规范、指南为设计依据,实现对路线、路段、桥梁、涵洞、隧道、沿线设施、防护设施7大基础信息的管控,建立公路信息资产梳理平台,以养护站为基本单位,建立一路一档。形成公路综合数据库,为公路信息化建设提供数据保障。
(二)实现养护施工智能监测。充分利用无人机、机器人、智能检测系统等先进设备,通过车载巡检、无人机巡检、虚拟巡检等方式,进行自动化检测和智能化养护,实现对水稳基层、沥青路面生产、运输、摊铺、碾压全过程智能管控,实时采集、传输、分析、预警、评价关键参数,指导施工质量控制,提升养护工程耐用性能,实现优质养护。
(三)实现养护过程闭环管理。将检测、日常养护、病害采集、隐患采集、事件审核、任务派单、工作反馈、成本归集、科学决策、养护计划等养护全过程深度融合,实现巡查、事件采集、处理、验收等信息化闭环管理。匹配贵州遵大自主研发昱航通车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养护设备、养护人员、养护路况的实时动态监管和路面技术状况数据的三维分层展示。巡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全程记录巡路过程,一旦发现问题,利用手机快速定位、拍摄照片、及时上传,实现巡查记录病害上报、数据审核、任务派遣、施工复核等业务流转信息化。
“我们在养护车上安装了智慧养护车载系统,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就能掌握所有作业车辆的信息,包括车牌信息、地理定位、运行轨迹、作业时间、驾驶员行驶状态等,全方位监控和记录养护车辆状况和周边状况。”贵州遵大董事长周丰介绍道,“目前,我们还正在与合作单位共同努力,致力于进一步优化智慧管养平台功能,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实现从病害识别(AI视觉分析)→智能派单(路径优化算法)→过程监管(区块链存证)→效果评估(数字孪生比对),形成PDCA管理闭环,最终实现养护作业从经验判断向数据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来的努力,贵州遵大经营规模成倍增长,2024年实现综合税收300余万元,带动就业500多人。养护区域道路优良路率逐年提升,所在区域桐梓县于2022年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务川自治县于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贵州遵大连续三年被评为遵义市交通运输局“农村公路养护先进企业”,并获评桐梓县2023年度“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2023年“纳税信用评价A级”等荣誉。从“人力巡路”到“云端养路”,贵州遵大以科技创新重塑养护业态,用数字动能激活传统产业,不仅书写了山区公路管养的精彩答卷,更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传统基建企业转型升级的特色路径。在“十四五”数字交通建设的关键期,这种以企业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标尺的创新实践,正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