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的路
十月底,已是秋深的季节,随省公路采风入商洛。临晚冒雨雪越过秦岭大山,跨入渭河平原,便有一种“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开阔感。沿平坦漂亮的108国道东北而驰,看路畔高高成排的箭杆杨林,苍绿之松柏和秋葵花树,在路边清扫落叶、修补水道、穿着橘黄色护路工背夹的辛苦的养路工以及静静的道班屋院,一种庄肃的感动和热流涌激于心。我忽然想起少年时读鲁彦先生在解放前发表的一部西北行纪的散文中所描绘的乘牛拉车过渭河行程于渭北高原去合阳的情景:在满目苍凉的荒野上如蜗牛似的爬行,木轮牛车的车辙土有尺把深,摇摇晃晃地在荒沟里蠕动着,如同进入荒蛮的世界。
然而,仅仅半个多世纪,而尤其是近几年来,鲁彦先生笔下的渭北“荒路”,不仅有了西延、西韩、西包几条铁路的交错,西潼、西禹、京昆高速公路贯通(采风期间,渭南公路局党委副书记赵培森告诉我,近日渭南至我的家乡蒲城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原有的几条国道干线以及多条县道和已经完成的“村村通路”(乡村公路),已如蛛网般的覆盖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又辐射四面八方。我是从这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特别是在本世纪飞速发展的公路建设的宏伟图景和带给农村的巨大变革以及农民生活、精神文明的强大推动中,更亲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巨变。
此刻,秋阳温煦,原野辽远,乘车沿公路国道干线直抵黄河西畔,又折而西驰,沿106西禹公路,跨越驰名的金水沟大桥,经澄县,便临近我的故乡蒲城东乡孙镇了。当车从洛河河谷翻上石羊坡,沿县道西行,凭车窗便可远眺横亘于西北天际那淡蓝色的唐皇陵五龙山脉了。那唐时奉先县(蒲城县古名)北部的五龙山,一字儿安葬了五位唐皇,是为圣地。其中以开元年间李隆基为其父唐睿宗李旦修建的“桥陵”及石刻以宏大、精美为世间一绝。而李隆基之金粟山“泰陵”也留给后人以更为深邃的历史沧桑感。我在童年夏月同姐姐在北塬四畛耘秋时,常常遥望那西北天边紫蓝色一抹的五龙山影,生发出无尽的神秘和想像。为什么唐皇陵墓都集中于这静静的五龙山脉呢?这是一块风水宝地么。我的家乡啊!
哦,在如痴如梦的意念中,紧挨西禹公路之北的孙镇到了,我的家乡啊!看路畔擎天的白杨,苍绿的古柏以及栉比的平屋和白色的楼群以及修筑一新的条条水泥村路和村中来往的乡亲……我立即感受到一股如收获了的糜谷、豆禾那样热甜的乡土气息扑入胸怀,骤然间浑身的血脉都剧烈地涌激起来,冲击得我头脑发热发昏。如同游子扑入娘怀。啊,久违了,我的故乡,我的娘!
我的家乡孙镇,是杨虎城将军的故里,尽管他出生于孙镇南边不到3公里的甘北村。但因为他的母亲是孙镇村人。父亲在孙镇街做木匠活,他从八九岁起就在孙镇街一家羊肉馆烧火、打杂工。而他在十七八岁入反清复汉军向字营回到孙镇(秦陇复汉军缩编返乡),眼见旱荒遍野、饿殍当道,富绅索租如狼似虎,特别是孙镇街的恶绅李桢,勾结官家,行霸乡里,民愤极大。杨虎城结联他的刀客兄弟,奋起杀了李桢,揭竿而起,从此走上革命征途。可以说杨虎城起根发苗于孙镇。孙镇南北东西那条条乡野土路,沟道塬坡,都留下了将军当年风雨悲烈的足迹。
然而。那时的古老孙镇,虽为蒲城东乡的一个重镇,但通向县城仅仅为一条能行牛车的荒凉“官道”。说是杨久娃(杨虎城小名)十四五岁为父徒步赴西安搬尸时(父亲杨复兴,受其兄杨全兴参加反清“哥老会”牵连,1908年被清政府绞杀于西安),就是走在这条荒路上。那时候的杨久娃,满眼都是无边的旱荒,满心都是血火和泪水,那无头无尾的荒路啊!何一日能走到头,能见天日呢?
我的童年以至12岁起同姐姐一起去县城上“县中”(蒲城中学),高中又上杨虎城将军1934年创办的“尧山中学”,都是徒步走在这条荒路上。背馍上学的我,每周回来一次。星期天从上午吃过早饭启程回校,背上馍布袋的瘦小的我,小步儿不住地紧赶着姐姐和大同学,到了县城中学打铃上晚自习的时候,已是暮色沉沉了。我只记得双腿麻木沉重得如灌了铅,脚步拖拉着都失去知觉了。记忆中最惨的一次是遇上大暴雨,我披着一片布毯冒雨而行。雨实在太大了,我和同学只得挤在路边一个老坟地石碑楼下避雨,连冻带饿,如小鸟似的缩着,眼望着那条风雨苍茫的乡村野路……
童年的孙镇街(解放前名孙家庄,洛西镇)东西一条铺了石块的老街坊,东西两个古老城门,西门外一个大涝池(杨虎城母亲常给人在大涝池洗衣为生),为驴马、炭市。我家居西城门外,对门一所驴马店,门前是一条能行牛车的泥土古道,夏日里是半尺厚的黄土,冬日积着冻雪污泥。到了连阴大雨,则是一条汹涌的黄泥洪水。人们大都是赤脚赤腿在污泥浊水中淌着。我从小就不大穿鞋,无论是黄土河或泥水河的村路,赤脚片走过了清苦的童年,走过了古镇那布满疮痍的土路。
从杨将军在孙镇愤杀李桢反暴反清而起,以至靖 国血战,西安围城,请缨北伐,勤政主陕,到发动“西安事变”,在整整一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中,古镇在大动荡中经历着风风雨雨的洗刷。解放后,西禹路沟通了古镇东西,记忆中开始是土沙路,炭渣路,沙石路,水泥路,以至到今日的沥青铺面的二级公路。杨虎城当年常常出没隐身的“北山”(五龙山)的不毛之地,如今新修的一条宽阔的蟠坡公路贯通北部东西。杨虎城少年时代跟着母亲,不知走过多少回的孙镇通向甘北村那条蜿蜒如蛇一样的乡村小土路,前些年已修成沙石和沥青铺面的冯甘宽阔大道。道路畅通,古镇巨变。从前只有千把人口的“孙家庄”,现在已成为上万人口的小城镇。孙镇以粮、棉为主要产品,路通带来了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有龙泉的青苹,冯家庄的红薯,黄寨的蜜桃,刘家庄的酥梨,潘庄无公害绿色蔬菜以及农家土布、甘北机制棉线系列床单远销省内外(杨虎城主政的30年代,曾根据孙镇地域棉花质地优良的情况,在孙镇办纺织厂,派人去上海学习,运回了纺织机器,但因“西安事变”之后形势变化而废弃)。过去仅一条古街市场,现在变为多条繁华商道。五日一集,从东新街到人民路,东西南北的市场,如多条涌动的彩色的河。我的故乡啊,因道路的四方通达而由农耕的古老旧貌,一跃而成为具有现代工业、农业交汇的新时代的小城镇。要说祖国发生了多大变化,只要你到孙镇几万人涌动的乡集上走走看看,便会一目了然。
说起古镇的路,从2007年起,联结孙镇南北的两条中轴线(孙蔡路和孙吴路)中唯一镇管的孙镇到北乡吴家村的“孙吴路”,立项打通。长期以来,这条路是影响着孙镇北部大片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北梗阻”。这条原来基本为四级的碎石路因多年来的建材石渣车及拉煤重车流量大,路面沉陷、坑槽等严重砂石化。修好这条乡路,群众要求十分迫切。但要修成标准化的三级水泥镇道,计划投资280万元,这对于以农为主业的孙镇政府,可说是个天文数字。然而,要致富,先修路,镇党委和政府一班人,下决心啃下这个“硬骨头”,为杨将军故里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做出努力和奉献。于是,想方设法采用国家投资,群众筹资和在外知名人士添资等办法多方筹资。11月召开孙吴公路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大会,发动干部、群众以及驻地企业和在外工作的干部为修路捐资。干部、群众热情极高,再次体现出杨虎城将军故乡人的英雄气概,捐资达60余万元。在县交通局等多方支持下,这条宽5.6米,长7.3公里的孙吴三级公路2008年竣工通车,不仅穿越我县北部县道的蟠坡公路,还连通了北乡6个自然村,成为孙镇北乡的主干线。这使我蓦然想起当年杨虎城杀了孙镇恶绅李桢之后,官家四处张贴通缉布告,官军、民团日夜追捕。“杨久娃”常常夜伏于孙镇北乡山野,在这条荒路上不知遭遇过多少危难。传说中他常在北乡山下一烧石灰老人的窑里避难。趁机夜半入静潜回孙镇甘北,用枪托在后墙轻敲三下,以为暗号,母亲急忙给“久娃”在灶房用麦秸热饭,又为他装一布袋冷馍,送“久娃”没入夜色荒路中。后来官兵捉拿不到“杨久娃”,狗急跳墙,竟将那位关护杨久娃的烧石灰老人枪杀于孙镇涝池岸边——孙镇北乡的这条条荒路啊,曾经流洒过多少乡民、多少先烈的泪水和鲜血,蕴涵了多少渴盼和希望!当我在2010年清明回乡祭祖,站在这条已经修成宽敞、端直的孙吴路上时,思绪联翩,激情奔涌,一条历史的长河,一条光明的大道,终于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拂去了苦难的尘埃,迎来康壮幸福的时代。
2009年,省政府发文,将孙镇列入我省重点镇和关中百镇小城镇建设规划中。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我有幸参加了在西安召开的我省“百镇”重点建设中的“孙镇”重镇建设规划论证会,在这个会上,省、市(渭南市)县(蒲城县)、乡(孙镇)各级领导、建设部门及专家云集一堂,就如何将杨虎城将军的故里建设成渭北及蒲城东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中心区献计献策。一个宏伟而求实的工、农业新兴小城镇发展蓝图展现眼前,从2009年到2012年,总体规划15大项目,其中道路建设,包括县道改造、乡路、村路、通水、管道、绿化,包括将军广场,将军大道等基础建设十分突出。承担着这一宏大建设的孙镇党委书记崔辉同志激动地说:“杨虎城将军对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人民英雄,千古功臣。作为新一届的孙镇党委、政府能承担起把将军故里建成‘百镇’重镇,深感荣耀,责任重大。机遇难得,建设好孙镇,责无旁贷,这是对将军的最好回报。”
会后一年多时,干部、群众冒风寒,战酷暑,日以继夜地奋战,战果辉煌。目前,已完成投资3215万元,镇区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其中西禹路(县道)改造工程完成投资480万元,铺装道牙2214米,排水管道2000余米,花砖5100平方米,改造自来水管道3000米,包装文化墙3000平方米,栽植国槐245棵,路灯114盏;西环路改造工程365万元,铺设花砖532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1388米,栽植雪松144棵,修装道牙760米,路灯34盏;在镇区建设中,对孙镇环围的冯家庄、黄寨、赵庄、中尧、南塬头等村级道路硬化达9.6公里。同时,投资86万元,对孙镇五条村巷路拓宽、硬化,彻底改变了过去污水满街巷的旧貌。为减轻西禹路孙镇段的压力,总投资4800万元,重新开辟建设2.7公里的“将军大道”(宽40米,支线宽25米)已完成西段1公里。大道建设(投资1700万元)安装道牙2400米,铺设花砖5186平方米,安装太阳路灯38盏。同时将军广场及虎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及新型农民居住社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当今的孙镇人夏凉之夜,漫步于将军广场的树荫花草之间,徜徉于路灯照明的宏阔“将军大道”之上,感受着这条杨将军当年壮怀报国大志,冒死匆匆来去,今日灯火辉煌的金色大道上,谁不为着百年之后的古镇的飞速发展和未来图景而欢欣鼓舞激动不已。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当我这次于公路采风中乘车驰过我的故乡的“将军大道”时,望这路畔新植国槐,广场新栽花圃,路畔亭亭而立的漂亮路灯,望那伸向远方的不尽大道,我的心在剧烈的搏动,血液在血脉中奔突。哦,这每寸道路,每粒石子,每棵花木,每盏路灯,每条水道,无不茹含着故乡人、筑路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深爱和理想。在我的眼前飞卷起历史的风云。哦,大道走过将军,你回来了么?你会回来的,你会走在这条路上的,你会为着孙镇、为着这条条通向国强民富的大道而欣慰的舒笑。
古镇的路,一条历史的隧道!
古镇的路,一条新时代的通天大道!
作者简介:赵熙 著名作家、省作协顾问、省作协前党组书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