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18291891286/029-88662823
当前位置:首页>>资料下载>>乡村公路“建管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乡村公路“建管养”的有关问题探讨
日期:2013-08-24来源:作者:公路养护
  (  作者:陈洪涛 )乡村公路对加强城乡联系、促进农村地区资源开发、疏通和扩大农产品信息交流渠道、改善农村投资环境、转变人们思想观念、促进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搞好乡村公路的“建管养”既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也事关整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农业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乡村公路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线

  (一)乡村公路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乡村公路通过加快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例如由于土质路、盘山路变成油路,可使偏远山区的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促进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均上新台阶。

  (二)乡村公路加速了农村城镇化进程。乡村公路不仅促进人员交流、物资流动,也加快了经济、商品等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农民群众信息灵通,与外界交流频繁,观念随之更新。不断完善的乡村公路交通网络是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基础,而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又带动当地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广大农村居民在向城镇居民转化的过程中,各种需求相应增长,由此拉动二、三产业迅速发展。

  (三)乡村公路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以黄帝陵、壶口瀑布和红色革命旧址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是延安的一大优势资源,而公路是国内外游客赴延安观光旅游的主要通道。随着境内干线公路和乡村公路的新建、改造和整修,延安以“红色旅游”、“黄河壶口瀑布游”为特色的旅游业蓬勃发展。

  (四)乡村公路大大改善了农村民生。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对于农村贫困人口来说,交通条件仍然是阻碍其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贫困人口大多生活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偏远地区,不仅出行成本高、难以获取基本的产品和服务,而且丧失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工作机会。然而乡村公路的建设与后期的管理养护,以及其带动的相关行业,可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另外,乡村公路的发展还改善了农民就医、求学等条件,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逐渐趋于一致。

  (五)乡村公路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乡村公路修通以后,农用车辆(三轮车、四轮车等)迅速发展起来,这些车辆不仅代替了田间耕作的牲畜,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从繁重的农田作业中摆脱出来,而且提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效率。尤其近几年来,除小型农机具外,不少大型机械也通过乡村公路进入农村,由此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使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六)乡村公路丰富了农民的头脑,开阔了农民的视野。随着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民市场观念增强了,商品意识提升了,相应地从事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旅游和餐饮、手工制作和修理等二、三产业及外出打工的人员也增加了。此外,乡村公路使贫困地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科技以及感受城市文明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二、乡村公路“建管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一些乡村公路建设没有考虑整个公路网络协调,甚至未能达到公路通行设计要求。乡村公路基本上都在原有老路上改建,既受地形环境限制,规划技术性差,又受既有的经济条件制约。由于大多数地区农村经济薄弱,对乡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有限,使得乡村公路建设造价低,施工不顾质量。为此乡村公路建设中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地段乡村公路路况较差。同时乡镇各自为阵,使乡村公路不能真正满足农民便捷出行的需求。

  其二,建设资金短缺、投入分散,后期养护需要一大批资金,是直接制约乡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乡村公路的建设主体是当地镇,一般情况下,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资金很少、或投资分散。同时受“一事一议”政策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限制,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对公提留和义务工全部取消,村民自筹资金难度加大,导致乡村公路建设资金减少,不少镇(乡)政府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乡村道路建设。

  其三,一些地方建成的乡村公路存在质量瑕疵。公路质量问题是影响客货运输安全、时效、经济效益的直接因素。由于乡村公路资金少、项目小、标准低、项目分散、技术人员相对短缺,致使部分乡村公路存在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前期设计时对地质、坡度、天气等因素考虑不全面,导致雨天坍塌不断,坑槽连片,从而使工程质量埋下隐患;二是重路面建设轻配套完善。不少农村对公路的概念就是“有路面,能通车”。而对于路肩、排水涵洞、边沟、险危路段警告标志、限制标志等配套设施,则没有考虑或因资金因素无法考虑,致使路面存在安全隐患。

  其四,乡村公路缺养、失养现象严重。调查发现,乡村道路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被动养护和无人养护现象。不少路段修好后再也无人管护,任其自生自灭;有的陷入“修-坏-再修-再坏”的怪圈;有的路面坑槽无人填补,水沟堵塞无人疏通。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养护经费无着落。要看到筹一笔钱修路相对好办些,但年年月月都要筹钱养路却是一件困难的事;

  二是一些乡镇公路管理站人员变动频繁,遇到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在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等方面得不到群众的积极配合与支持,成为制约乡村公路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五,乡村公路管理滞后于农村交通发展步伐。目前不少乡村公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管现象:一是群众交通安全意识、爱路护路意识差,常在路上堆放杂物,建筑房屋时经常以路为场堆放沙石、水泥、预制板等建筑材料,既阻碍交通又极易酿成事故;二是超限运输车辆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坏,而乡村公路治超显然缺乏必要的检测设备;三是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如路标、急弯、危险路段缺少相应的警告标志,给车辆行驶造成不便,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乡村公路建设的原则与要求

  一是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地区的各类道路建设。而通往各建制镇和建制村的公路,又将与未来新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密切相关,使得自然村和行政村的分布需要在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编制规划。因此,乡村公路建设必须积极而稳妥,必须以新编制的县域城乡居民点规划为依据。

  二是减轻农民负担。乡村公路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顺应民意,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做到“一事一议”,不修广大农民群众不想修、不愿修的路;合法筹集建设资金,不强行摊派、集资;选择合理线形和技术标准,不随意征用农民宅基地和耕地。要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决策和行动主体作用,多方筹资,切实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缺口,努力解决由于乡村公路建设造成的乡村债务、征地拆迁补助偏低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

  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地方政府要完善乡村公路筹资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大力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社会筹资、企业赞助或个人捐资,切实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要建立健全乡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保证国家补助资金真正用到乡村公路建设中去。地方政府安排的建设资金应当足额按时到位,不得留有资金缺口,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分期支付。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公示,切实加强乡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四是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乡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不高,但是质量要求绝不能降低。如果在质量上出了问题,“民心工程”就变成了“伤心工程”。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一定要处理好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宁可慢一点,也要好一点”,决不能留下质量隐患。要认真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质量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是强化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各县、乡政府应成立专门的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并且把责任落实到位;要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各部门的分工合作与配合,加强监督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研究解决方法。对筹集的资金要排专人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及时调度。质量管理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落实工程建设的质量检查管理,确保建设的快速高效,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

  六是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一是实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竣工验收制度。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应该建立“企业自检、政府监管、社会监理、群众监督”的四级保证制度。在竣工时应实行“项目法人初验和交通部门竣工验收”的验收方法。二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公路建设管理方式。尤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过程,要把好材料进入关、施工工序关、工程监督关、现场管理关和工程检测关等五个关口,把质量监管落实到位。三是严格控制进场原料质量。要做好对水泥、石灰、沥青等购进材料的合格检测;要做好对工程各项目如路面压实度、石灰含量等方面的质量指标检测和控制。

  四、对乡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树立养护意识,使公路“建管养”工作协同推进。要克服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树立“三分建,七分养”的意识;要克服公路有损坏群众会自行解决的放任思想,树立公路建设政府投入、公路养护政府有责的使命意识,高度重视和加强乡村公路养护工作;要克服乡村公路新修不久、养护问题慢慢来的懈怠思想,树立加强、改善养护现状的紧迫感和养护工作攸关道路安全的忧患意识。

  (二)明确养护的责任主体,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县-镇-村”立体化的层级管理养护网络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级政府关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原则和要求,坚持以县级政府为管理责任主体,以公共财政为资金投入主体,以交通部门为落实和监管主体,以乡镇、村为基层养护主体,探索建立和完善“县-镇-村”的立体化层级管理养护网络体系。

  (三)多渠道多元化筹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要把乡村公路日常养护管理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在确保上级拨付的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足额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爱路护路的积极性;要发动辖区工矿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出致富的企业家捐助部分资金,从而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筹集乡村公路养护资金的新格局;要切实落实好摩托车、拖拉机养路费全额用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并适度向贫困山村、经济落后乡镇倾斜。

  (四)加速乡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通过改革促进管理与养护分离,逐步实现乡村公路养护的市场化。如可采取以市场竞争投标的方式,鼓励将干线公路、村道的日常养护等中小型工程捆绑、招标、承包给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养护队伍;借鉴其他地区的有益经验,对偏远山区的乡村公路,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有技术、有能力的村民,既使公路就近及时得到养护,降低养护成本,又能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

  (五)大力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和资金积极参与乡村公路养护工作。建议政府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运用政策手段调动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乡村公路养护的积极性。要鼓励、支持、帮助企业在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时投入资金改善乡村公路养护工作,优化乡村投资环境。要利用冠名权、绿化权及路边资源等,吸引企业、个人参与乡村公路养护,实现企业、个人与公路养护共赢。

  (六)完善监管,保证乡村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水平。交通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的乡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要加强对乡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的日常监管,定期检查,并视优劣情况实行奖惩;要重点治理超重超载,减少甚至杜绝超重超载对乡村公路的破坏,确保乡村公路路况良好,道路交通安全。

回复

回复标题:
回复内容:
验证码: